(本網訊)書法不僅凝聚著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也是了解中華文化傳統、建立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途徑,更因其普及性和廣泛性,成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一步提升我校學生的書法創作水平,培育對美的感受力和欣賞力,提高正在開展的第十二屆北郊三校紀念“一二·九運動”書畫大賽參賽水平,11月3日,圖書館邀請中國書法學院傅如明教授做客“閱·行”真人圖書室為我校300多名同學帶來“日常書寫和書法藝術”的高質量講座。
傅如明教授首先從專業的角度厘清了中國書法發展史,漢魏之前是字體演進的過程,漢魏之后是各風格流派爭奇斗艷。隨后從技法的角度,為大家解析了各大名家的作品,告訴同學們書法貴在變化也妙在變化。最后指出書法分為兩種,一種是正大氣象,精到平和,賞心悅目;另一種是山林氣質,看似隨意樸拙,實則大巧若拙,渾然天成。傅如明教授在講座中帶著同學們就名家的作品進行對比鑒賞。他認為好的書法作品是“大音希聲,大道無形”,體現著中國傳統哲學,寫字的人在字體中應該展現舒展自然的美感,而非技法堆砌的華麗字體,最終達到返璞歸真的境界。
互動環節他建議同學在學習書法過程中要注重臨帖,體會書法家們在書寫時筆法、墨法及字形的變化,最好多讀歷史,從中體會大書法家書寫時的心境。他也提及了書法的好處:強身健體,靜心養性,這是一門增智啟慧的藝術。針對同學們提出的把握不好字體大小、行列間距、和繁簡混用等問題,傅如明教授都中肯地給出了建議和小技巧,這些對于剛入門的同學非常實用。
通過此次高屋建瓴的講座,同學們不僅了解了中國書法發展史,提高了藝術鑒賞力、豐富了自身修養,在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還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增加了民族自信心。
文/圖:黃馨星 李艷 審核:李紅巖 鐘定國 編輯: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