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為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雙輪驅動,全面實施時代新人鑄魂育人工程,既引導學生學思踐悟,從黨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增長智慧、增強信心,又關注學生成長困惑,從身邊奮斗故事和實際案例中學習經驗、靶向提升,“琢玉大講堂”第二期于5月12日在未央校區圖書館報告廳如約開講。學工部副部長程新峰主持。
講堂上,陜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點研究基地專家張津波以《藝術走邊防》為題,從“重走總書記視察之路、站在哨所上傾情獻藝、參觀學習當地紀念館、與邊防戰士聯手表演”等四個方面,分享了自2018年起,“實踐教學到基層,藝術服務走邊防”慰問團先后赴新疆、云南、內蒙古、黑龍江等地為駐邊部隊送去文藝匯演的精彩歷程。通過一張張珍貴的照片,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個備受感動的故事:為部隊運送了17年物資的“鐵牛”阿黑;一年116天以上都在刮八級大風的“石頭山”;戰士們親手包裹的“野花束”;還有一封來自19歲戰士的《給媽媽的日記》……在張津波飽含深情的講述下,一個個令人肅然起敬的人物、一段段讓人感觸頗深的故事躍然眼前,讓現場師生備受感染。
張津波表示,文化交流的核心是人的交流,藝術是人與人交流溝通最便捷的途徑。本次大講堂是一場生動的愛國主義思政課,進一步增強我校師生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情感,為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帶來了新的思路,有利于深入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據悉,“琢玉大講堂”每期將邀請一位重量級嘉賓,針對不同主題面向全校學生開講,目的是讓更多西工學子既能厚基礎學習,又能寬口徑成長,把大講堂上的所悟、所獲,轉化為所行、所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奉獻力量、作出貢獻。
學工部相關領導、各學院網絡思政專干、各學院學生代表、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易班發展中心)學生骨干等400余名師生現場觀看。
張津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陜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點研究基地專家。長期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研究、學生管理工作,主持完成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等研究項目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參編出版教材2部。擔任陜西省“大思政課”實踐項目“藝術服務走邊防”和省級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教學團隊負責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主講教師。其主導的“實踐教學到基層、藝術服務走邊防”活動得到了央視頻、新華網、人民網、陜西省教育廳等多家主流媒體的報道與轉載,同時多次被學習強國平臺收錄宣傳。
文:許格寧 圖:章孝洋 寧曉宇 劉宇哲 張艷妍 張涵月?
審核:程新峰 編輯:張靖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