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10月8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評委、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李震做客西安工業大學“真人圖書館”,帶來題為《從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看西部文學的復興》的學術報告。圖書館副館長李紅巖教授主持報告會。

報告中,李震結合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中獲獎的西部作家楊志軍的《雪山大地》和劉亮程的《本巴》,重點講述了西部文學作品的特點和本屆茅盾文學獎評選歷程。他認為,西部文學是當代文學的高地,具有極限性、遼闊性和多元性的特點。西部作家是在用生命寫作,西部文學始終在探討生命的意義,探討生命與自然、文化的關系問題,他們的作品都付出了極高的成本和代價。新世紀的西部作家的超越性主要體現在:第一、西部本土作家的崛起,及其對西部自然、文化和多民族地區日常生活的深度體驗;第二、部分作家對西部文化傳統、西部文藝形式的挖掘和傳承均已進入了自覺狀態。第三、部分作家的書寫已經深入到了對西部多民族地區整體進入現代化的史詩式的書寫;第四、以其特殊的現代性書寫,補齊或健全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內涵。
李震對當代西部文學系統而深刻的闡述,贏得了在場師生們熱烈而持久的掌聲,也激發了師生對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的積極思考。互動環節中,李震針對師生提出的“如何理解西部文學中體現的‘現代性’”以及“如何引導工科院校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當代文學實踐中來”等問題,做了高屋建瓴的分析和應答,為我校師生的文學創作拓寬了視野,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300多名師生到現場聆聽講座,感受到不一樣的“文化盛宴”,師生們凝心聆聽,互動熱烈。李震教授博學儒雅、平易近人的大師風范給在場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李艷 圖:王小玨 審核:鐘定國、李紅巖 編輯:毛逸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