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2025年暑期,我校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組織開展了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全校共組建91支實踐團隊,包括36支校級示范團隊和55支院級團隊,其中1支團隊入選全國大學生“兩彈一星”精神志愿宣講團,2支團隊入選“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團隊。

2000余名學子奔赴全國13個省的70余個市縣,圍繞理論宣講、黨史學習、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社區服務等9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青春使命,彰顯時代擔當。
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和延安精神,18支實踐隊通過參觀紅色舊址、重溫紅色足跡、挖掘紅色故事、弘揚紅色文化等形式開展實踐活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精神,汲取奮進力量,充分發揮實踐活動在“大思政課”中的重要作用。

“薪火延承·物語思政”實踐隊以“重走青年知識分子奔赴延安之路”為主線,從西安出發,一路北上深入陜北,最終抵達延安,通過“實地調研+感悟歷史+專業創作+思政講授”的方式,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融合育人路徑。

“紅色筑夢,薪火相傳”實踐隊一行深入延安、吳起等地,以“踏尋圣地憶崢嶸 對話前輩礪初心”為主題,通過走訪革命舊址、采訪老兵、校園宣講、創作微電影與電子報等形式,引領學生筑牢信仰根基,自覺將個人奮斗融入民族復興偉業,用青春汗水書寫時代華章。

“三秦晉地·抗戰精神尋跡”實踐隊赴延安革命紀念館、陽泉百團大戰紀念館等地,通過實地參觀、專題講解、互動研討等形式,讓青年學子在學習中重溫黨的奮斗歷程,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數智黨史地圖 弘揚革命精神”暑期社會實踐隊,堅持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到西安事變紀念館參觀學習,并將研學成果進行數智創作,走進“西工小樹苗”夏令營開展“數智賦能‘途’說黨史”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煥發新活力。
賦能鄉村振興,貢獻青春智慧。24支實踐隊深入到鄉村一線,親眼看、親手干、親身悟,投身鄉村振興,結合專業特長開展產業調研、生態保護、科技支農、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將課堂理論知識與鄉村實踐緊密結合,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實踐促振興——小小塑料開啟鄉村致富新篇章”實踐隊一行赴楊陵開展科技助農實踐活動。實踐隊結合專業所長,通過校企合作、技術研討、田間實踐等多種形式,深入探索新材料在設施農業中的應用前景,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紅鏈興農”實踐隊赴鎮安縣多地開展鄉村振興實踐活動。隊員們深入鎮安縣鄉鎮調研茶葉、木耳、北陽山牛肉等特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制作,走進農業科技企業,了解當地特色農產品發展現狀,有效帶動了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為當地探索電商助農新渠道貢獻了“青年智慧”與可行方案。

“陶鑄青春,助力振興”實踐隊前往澄城縣,通過深度調研、技藝體驗與網絡直播宣傳等形式,實踐隊員沉浸式感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堯頭窯黑瓷燒制技藝的千年魅力,用創新行動賦能非遺傳承,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農·流量”助推陜北鄉村振興實踐隊赴榆林開展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們把革命故事、非遺技藝與設計專業相結合,以“紅韻榆林·育夢陜北——紅色薪火傳教育,匠心非遺興鄉村”為主題,完成150平方米墻繪。墻繪讓“沉睡”的窯洞開口說話,文創讓古老的技藝走進日常,鄉村因此獲得可感可知的新身份。
聚焦創新發展,勇擔時代使命。14支實踐隊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深入科技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實踐,進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行業生產應用的探索調研。堅持社會實踐與職業發展有機結合,通過開展走訪調研、科普宣講、科技應用等,把創新融入青年的血液,讓創造成為青春的標志。

“逐夢長空,志在蒼穹”實踐隊赴西安市各地開展航空工業發展調研活動。實踐隊先后調研了西飛科技(西安)工貿有限公司、西安向陽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隊員們實地參觀了企業智能化倉儲設備等,實地觀摩航天材料從原料處理到成品檢測的全流程生產環節,了解航天材料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要求與技術突破,體會“航天品質”背后的技術沉淀與匠心堅守。

“馭風者”汽車行業調研社會實踐隊探訪西安汽車制造基地。實踐隊員走進陜汽、比亞迪、吉利三家代表中國汽車產業不同發展路徑的龍頭企業,近距離接觸前沿的汽車制造技術,了解5G智能工廠的運作模式,深刻體會到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提升,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提升專業認知。

“守護遺產·AI數字賦能山西永樂宮壁畫虛擬修復保護”社會實踐隊赴山西開展壁畫數字化虛擬修復與保護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以“虛擬數字賦能”串聯晉陜文化地標,從運城溯源、芮城深耕到西安拓展,深化永樂宮壁畫虛擬修復研究,探索“技術+藝術+傳播”傳承新路徑。

“兵工薪傳,矢志鋒鏑”實踐隊赴陜西華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深入中國兵器工業試驗測試研究院、陜西華山射擊俱樂部等單位,了解當前先進兵器工業武器裝備的發展現狀,通過觀看實驗項目、實物展示等,隊員們切實體會到現代武器裝備從人工測算到智能模擬,從“紙上談兵”到“實戰化測試”,裝備試驗技術的跨越,正是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寫照。
13支實踐隊圍繞基層服務,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堅持社會實踐與職業發展有機結合,開展企業走訪、科普宣講、環保調研、教育關愛、法律普及宣傳等實踐活動,既服務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得到了鍛煉和成長。

“光電礪刃耀童心,兵工啟智繪未來”實踐隊赴渭南市開展國防教育科普實踐活動。實踐隊來到渭南市博物館開展了一系列特色科普活動。隊員們運用視頻講解與實物演示相結合的創新模式,通過介紹我國航母建設等重大成就,展示99A主戰坦克的精密模型等,講解其機械結構和作戰原理,使青少年們能夠直觀地認識到現代武器裝備的科技水平,加深對科技強國理念的理解。

“桔鄉彩假,童夢飛揚”社會實踐隊在共青團城固縣委的指導下,聯合小東關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當地20余名6-14歲青少年開展了為期5天的“七彩假期”公益課堂活動。活動以“學科輔導+多元實踐”為核心,通過趣味課程、安全教育、課業輔導等形式,激發青少年學習興趣,提升綜合素質,獲得家長與社區一致好評。

“七彩長安”暑期社會實踐隊赴蓮湖區開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實踐隊走進西安市蓮湖區青年路第二社區藍精靈兒童服務站,以“青心相伴,益起成長”為理念,圍繞課業輔導、文化浸潤、素養提升等方面開展活動,為社區兒童營造了安全、充實、快樂的暑期成長環境,切實緩解了家庭“看護難”與“輔導難”問題。
除此之外,學校還組織千余名學生積極投身于街道社區服務、黨政機關見習、企業實習以及“返家鄉”實踐中,在基層開展政務實踐、企業實踐、社區治理、鄉村振興服務、綠色發展、文化宣傳等社會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服務家鄉、服務人民,讓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近年來,學校持續推動構建“社會實踐與德智體美勞五育結合”“思政教育與社會實踐相促進”的工作模式,構建“四化多維”實踐活動組織體系,“項目化、菜單化、品牌化、成果化”推進活動組織,暑期“三下鄉”、政府見習、“返家鄉”、社區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多維度促進,凝練形成“思想政治引領+專業知識實踐+素質能力提升”的社會實踐特色,使社會實踐在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作用更加凸顯。
下一步,學校將不斷總結社會實踐經驗,用好用實社會實踐成果,持續鞏固實踐育人成效,引領西安工大學子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文:夏開成 圖:各實踐隊 審核:牛迎賓 編輯:張萌